太陽能現在可以儲存長達18年
瑞典科學家創建了一個能源系統,可以捕獲和儲存太陽能長達18 年,并在需要時將其作為熱量釋放。今天,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系統連接到熱電發電機上來發電。
雖然該項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但科學家們開發的理念,為按需使用存儲太陽能鋪平了道路。
這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全新方式。人們可以使用太陽能發電,不受天氣、時間、季節或地理位置的影響,項目負責人、化學與化工專家解釋道。
太陽能是一種可變的再生能源,在通常情況下,它只在陽光普照時才起作用。針對這一缺陷的技術研究已經進入快速開發的過程中。
這項研究的太陽能電池板由廢棄農作物制成,即使在陰天也能吸收紫外線,在夜間,即使太陽下山后也能繼續工作。
長期儲存太陽能則是另一項挑戰。2017年研究人員創建了分子太陽能存儲系統。該技術基于一種特殊設計的碳、氫和氮分子,當它與陽光接觸時會改變形狀,變形為富含能量的異構體,一種由相同原子組成但以不同方式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人們可以將這種異構體以液體形式儲存,供需要時使用,例如在晚上或嚴冬。
儲能異構體在催化劑的幫助下,將能量以熱量的形式釋放出來,分子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準備再次使用。
長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對該系統進行了改進,現在可以將能量存儲長達18年。
“超薄”芯片將儲存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目前,這種模型現在已經更進一步了。瑞典研究人員將載有太陽能的分子發送給上海交通大學的同事。在那里,能量被釋放并使用上海交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發電機轉化為電能。
從本質上說,這一操作,是把瑞典的陽光送到了世界的另一端,在中國轉化為電能。
上海交大開發的發電機是一種超薄芯片,可以集成到耳機、智能手表和電話等電子產品中。這種設備可能會取代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這個封閉的能源循環系統的美妙之處在于它不會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意味著它具有與可再生能源一起使用的巨大潛力。
科學家們說,這項技術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融入人們的生活。將該系統存儲的太陽能為設備充電或為房屋供暖,還有大量的研究和開發工作。